信息搜索 / Search
文学艺术论文欣赏
联系方式 / Contact Address
联系电话: 0731-85621428
咨询QQ: 249560560
咨询QQ:403560560
投稿邮箱:
lunwen@jdclunwen.com
联系地址:长沙市开福区伍家岭街道芙蓉中路一段109号华创国际广场A栋14层01-012
详细联系方式2018-01-05 10:07:45
论中国人演唱西洋歌剧时的文化理解和艺术表达
第一章 绪论
由于音乐不仅是感官娱乐的工具和情感宣泄的通道,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着时代的理念、民族的心声和个人天才的创见。所以,若想真正理解歌剧音乐、通过演唱来深刻诊释歌剧咏叹调,我们就不能局限于咏叹调的曲谱本身,而应置之于特定的音乐历史脉络中进行分析,提高我们对西洋歌剧,尤其是咏叹调的文化理解和艺术表达。准确认识咏叹调在歌剧音乐中的历史地位,是对咏叹调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歌剧是一种戏剧的音乐形式,响誉全球几百年、至今仍经久不衰。它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除了其强烈的戏剧性冲突能引人入胜以外,更因为这是一门用独特的艺术手段一一音乐来展示戏剧魅力的艺术。在歌剧音乐中,无论是器乐部分、还是声乐部分;也无论是声乐的独唱部分、还是合唱、重唱部分;甚至独唱部分中的咏叹调部分或是宣叙调部分等等,都无时无刻不在展示着音乐的美、用美的音乐愉悦我们的生活、陶冶我们的情操、净化我们的心灵!歌剧中各部分音乐都因其独有的特点而被赋予不同的分工,其中,咏叹调就以其优美动听、善于抒情的旋律,获得了抒发人物内心情感、揭示人物内心矛盾冲突、描绘特定戏剧情境等的多重戏剧功能。
然而,歌剧发展四百余年,咏叹调在歌剧中的地位是随之不断变化发展的。古典歌剧中音乐的基本结构常常是咏叹调与宣叙调的彼此交替连接,这时,咏叹调与宣叙调的个体特征对比相当明显,莫扎特及其之前的作家作品大多如此。十九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歌剧开始发展,贝多芬在打破古典主义歌剧写作模式上做了努力,经过罗西尼、韦伯时代,宣叙调、咏叹调之间的界线有了一定的模糊,但二者的个性特征还非常明显。十九世纪末,二者的个性界线进一步被打破,但总的来说,咏叹调的独立性仍相当强,在歌剧中的地位也至关重要。直到瓦格纳中晚期,浪漫主义歌}J的黄金时期回光返照,一种所谓的 “乐剧”诞生,从而宣叙调与咏叹调彼此的个性特征迅速被模糊,咏叹调完全被写成带旋律的宣叙调.而二十世纪的现代主义创作手法又进一步瓦解了浪漫主义歌剧的创作原则,并使歌剧创作向更极端的方向走去,观众对这种枯燥无味的音乐形式难以忍受,也无法欣赏这种深富哲理的戏剧,于是,强烈要求复兴古典时期的音乐。咏叹调经过一系列的发展似乎又回到了起点。其实,注重抒情性与戏剧性的有机结合是二十世纪下半叶歌剧发展的总趋势,也是咏叹调发展的内在趋势之一,更是咏叹调似乎又回到了古典时期的起点、又明显高于起点的原因。
在我国,属于舶来品的歌剧,是直接在西洋歌剧的影响下成长发展起来的,所以,中国歌剧几十年好似西方歌剧几百年的缩影。在我国,剧作家尝试了西洋歌剧的种种创作手法,总的说来可以归于三类:一种是以《伤逝》为代表的、以音乐为中心的新歌剧,这种作品强调咏叹调的抒情功能,却对戏剧性情节的连续发展有所忽略,与我国现时观众“重剧情”的欣赏习惯尚有一定差距。第二种是歌舞并重、更接近传统戏曲的歌剧,如《血泪仇》、《小二黑结婚》及歌舞性更强的《刘三姐》等,这类作品具有极强的民族色彩,也符合民族的欣赏习惯,但创作中过多的说白忽略了人物的抒情性特点,很难成为歌剧中的精品。第三种是以歌剧《白毛女》、《红霞》、《洪湖赤卫队》、《江姐》、《原野》等为代表的歌剧,这类歌剧既以戏剧为主、符合我国的传统欣赏习惯,又借鉴了西洋古典歌剧的创作手法、强烈表现了歌剧以音乐感人的艺术魅力;既渲染了剧中情节的发展与矛盾冲突,又给人以强烈的音乐感染力,同时,歌剧中的咏叹调既紧密结合剧情,又充分发挥了抒情性的戏剧功能。
中西方歌剧不断发展的历史证明:一方面,歌剧不能不管戏剧情节,一味抒情、任意堆砌咏叹调的创作手法无疑不能增添歌剧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只顾戏剧情节的发展,而将歌居」中最重要的抒情手段“咏叹调”的创作手法忽略掉,更是偏离了歌剧的基本创作原则,终究是会被观众淘汰的.所以,只有真正将音乐性与戏剧性有机结合的歌剧,才算得上是成功之作。这就是为什么现在频频上演的歌剧最早可溯源到的作品是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而不是格鲁克或更早的蒙特威尔第或A.斯卡拉蒂的歌剧作品,因为《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第一部也是有史以来第一部真正将音乐与戏剧完美结合在一起的歌剧作品。伯爵夫人咏叹调、费加罗咏叹调等百唱不衰的事实也证明了一点:咏叹调只有完全符合剧情需要,才能真正完成歌剧赋予的戏剧功能,才能真正发挥它在歌剧音乐中的中流砒柱作用。
咏叹调在歌剧发展史中的地位虽然总在不断变化,但总的来说,它是歌剧中的主要音乐形式,也是声乐学生、甚至声乐教师接触认识歌剧的主要途径.了解它的历史地位,有助于我们在今后歌剧作品的欣赏中更好地把握它的审美主体方向,同时,这也是探究其研究价值的前提条件。